彩云深處話古道
沿著歷史的遺跡,思緒和夢一樣,飄蕩于彩云深處,去采擷古道的悠悠歲月……
定西嶺古驛道
紅巖,古稱白巖,亦稱彩云城,是古南絲路上的要隘。唐代《云南志》云:(白崖驛)“至龍尾城(今下關)一日”。又云:“…..正南去開南城(今景東)十一日程”。道出了古彩云城南來北往的樞紐作用,綿綿的千年古道,記錄著世事蒼桑,歷史經緯。著名史學家師范之子師道南行經白崖古道時寫下了“石路與天通,衣翻日影紅,群山都在下,一馬直盤空,樹密藏春雨,輕嵐散午風,建寧回首望,城廓彩云中”的詩句,生動描繪了數百年前古道的險奇幽遠。
馬蹄印
白崖古道自東而西,從今祥云云南驛經彌渡新發村金殿窩(又名鋪山),雞鳴村達白崖古城,往西經化城,橋頭哨,一條古老的驛道便呈現眼前。古道寬三、五米,皆由大小青石相砌,千百年來,風吹雨淋,人踏馬踐,留下了無數深深淺淺的履痕蹄跡。路旁雜木叢生,百草豐茂,一澗山水淙淙南流,唱著千年古道挽歌。可謂“人稀地僻境幽幽,鴻澤無聲一水流”。沿著曲曲折折的驛道由南而北,幾經峰回路轉,一橋長虹臥波,橫跨南北,這便是著名的天馬關橋。
天馬關橋
春末夏初,可見山花爛漫,蜂蝶起舞,而秋盡冬來則是一片蕭瑟,空山殘陽。沿峽谷行百余米,一巨石撥地立于道旁,上書鐫刻“石門關”三個大字,為明代萬歷十三年(公元1585年)趙州生員蘇應所題,距今已有400余年了。
蜂蝶引路,山回路轉。但聞泉水叮咚,一泓山泉清澈見底,這便是人見人愛的“楊公飲”,傳說當后楊升庵途經此地,干渴難忍,遇一仙人以劍穿石,涌出此泉,供其而飲,故得此名。離此數十米,有一滴水崖,上書“欽命云貴總督部堂林閣老大人去思碑”一方字,石刻剛勁有力、神采飛揚,是彌川人民為紀念林則徐親臨彌渡的摩巖碑。此處山高谷深,古道漸陡,云低谷幽,頓有“煙雨蒙蒙野水昏,蒼茫四合動陰影”的感覺。
林閣老大人去思碑
幾經攀峰越嶺,便登上了定西嶺。“一覽眾山小”是給人的第一感覺,但覺炊煙裊裊,白云縹眇,此時,才真正體會到“建寧回首望,城廓彩云中”的詩情畫意。